(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建设进展,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特色做法等)
(一)专业建设执行情况及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保证
为保证专业建设顺利实施,建有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并由院领导担任组长,系主任、专业及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产学合作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专业建设指导与实施工作。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教学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以及教学督导等制度,从管理上监控并完善教学过程。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系统性。推行 “三层双轨”专业技能培养模式。通过三层双轨制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都得到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4、课程体系构建
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应用模块的重组,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使新的课程体系成为院内高职教学改革独具特色的新型体系。建设1门院级精品课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及教学技能实践课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两大保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将运动训练专业的核心课程放入学院校园网,使在训运动员能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缓解行业专业项目队学生长期存在的读训矛盾。同时与国内各相关体育院校联合,进行跨区域、跨学校、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按专业课程体系要求,重新调整、编写、完成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制。
5、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先后选派专业骨干教师王钢、郑俊俊、杨祎、左家凤等外出短期或长期培训,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以进一步做好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6、科研成果开发
鼓励支持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支持教师进行学术活动,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国家体育局和省体育局相关科研课题。根据教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或专业的需要,要求本专业专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论文或一项科研课题,在项目经费中给予奖励。鼓励教师进修和交流,争取每年选派1-3名优秀教师进修培训,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扩大学术视野,掌握学术动态。每学期有计划、有侧重地聘请社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系列教学科研讲座。同时,利用学院现有学术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评比项目,凡申报成功者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和奖励。
7、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按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进行对应性调整和建设,改善实训场馆教学环境与条件、充实与更新实训设备,计划再建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现有专业实训场馆和基地对本专业学生实现全面开放,以适应学生补偿训练和技能实训的需要。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场馆和基地的使用和管理,使专业实践教学实现以校内场馆基地为主,实现校内场馆的零距离使用。加强对实训场馆基地的使用管理,学生实训实行“准运动队化训练管理”模式,即学生在实训场馆实训,一切管理、要求和体系都要与运动队管理完全一致。建设完善现有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实训实习内容。为使学生到行业、运动队实习更加顺利,同时扩展我院与多家行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学校和行业、运动队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同时提供人才选聘的优先录用。新建1-2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努力探索规范的基地建设标准。在行业及社会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双赢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实训实习成为行业和社会企事业选择新鲜人力资源的优先途径;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诚信意识、训练观念和职业素质方面都受到极大的教育与提高,从而达到实习实训过程成为宣传、推广学校特色人才培养的最好途径。
8、教材建设
制定教材使用计划。为体现我院运动训练专业的特色,立足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突出本专业的有用性、充分性和实践性,选用国家、行业规划的高质量教材,严格教材使用的选择程序,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为标准,统一采购、统一使用。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专项校本教材。加强教材编写的督查,对校本教材的编写给予专项立项和经费支持。鼓励参编公开出版教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9、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结构合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管理的职能。管理制度完备,学院制定有教学全方位管理制度。本专业所有教学文件齐全。建立了较完善的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级监控是院教学督导室(督导组),负责对全院各教学训练部门、单位进行督导检查;二级监控是处系部巡查组,负责对本部门、本单位教学训练工作进行定时检查监控;三级监控是教研室和教学团队,负责对本教研室或团队教师进行规定内容的检查、指导;四级监控是学生评教信息员,负责对本班级任课教师日常教学进行监督考评、定期反馈信息。
院处系领导通过听、查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各主要的教学环节(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核、成绩评定、实践教学等)均有规范的制度,控制有效。院系定期开展教师相互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学生评教等已成制度化,这些措施对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保障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项目建设进展
按照建设项目进展进度表,各项工作都严格按计划开展。
召开运动专业申报论证会(已完成);
制定“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已完成);
编写运动训练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已完成);
完成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已完成);
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库以及“双师”素质培养方案(已完成);
确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培养对象(已完成);
与行业共同开发运动训练专业校本教材-运动选材学一本(已完成);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教师抽查和行业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市场需求及岗位分析调研报告(已完成);
拟建运动心理学实训室(已完成);
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已完成);
建立运动心理实验室(完成70%);
进行校企合作科技项目1项,开展应用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1项(在进行)。
另外,还进行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杨业双)的培训和专业骨干教师(郑俊俊、杨祎、王钢、左家凤)的轮修培训工作(提前进行);进行体操馆和健身房校内实训基地改造和建设,完成两实训基地相关器材的配置;五月份为行业培训体育教练员约150人;七月份为省传统体育名校培养社会指导员130人(提前进行)。
截止八月底,按照进度表项目顺利推进,除心理实验室在建外其他项目均已顺利完成,并提前完成进度内容3项。
(三) 开展的主要活动及特色做法
1、实施《青蓝工程》,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本专业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2、在通过对毕业生市场需求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学生就业去向,合理预测未来学生就业趋向,打破运训专业三年及两年界限,为他们开设市场较为需求的健身、羽毛球、跆拳道、篮球、网球、排球等专业技能课程,收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