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欢迎您!

良师益友

首页 > 良师益友 > 正文

许海峰

发布日期:2014-09-28 作者: 校对:赵修诺 责编: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许海峰颁奖

许海峰(1957年8月1日- ) ,安徽和县人。中国射击队优秀运动员,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

15岁那年(1972年),许海峰随父母举家返回安徽原籍,落户在和县新桥镇。

许海峰从小喜欢玩玩具枪。高中毕业后,他用40元钱买了一支汽枪。从那以后,他把心思都用在了枪上,瞄远处树上的鸟窝,瞄近处的飞虫。他把理想和志向都寄托在枪上。

1982年,许海峰进入安徽省射击集训队,当上了一名运动员,他更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射击技术日见长进。

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许海峰获得自选手枪慢射和气手枪两块银牌。

1984年,许海峰进入国家射击队,任训练中心射击队助理教练兼运动员。同年7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射击赛场,27岁的许海峰夺得首项冠军,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它是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许海峰以660环的成绩获男子个人自选手枪慢射60发比赛的冠军;他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团体自选手枪慢射60发冠军。

1994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46届射击世界锦标赛上,许海峰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冠军。

1994年9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上,许海峰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手枪慢射团体冠军。

许海峰在1984和1986年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他还获得过“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劳模”、女娲亚太基金会亲善大使等荣誉。他所带领2名徒弟也荣获2枚金牌。

*********************************************

零的突破

1984年7月29日这一天,是载入史册的日子。

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是一个历史性标记的地点。

许海峰,在这一天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根据比赛日程,这届奥运会上第一个决出金牌的项目,是男子自选手枪慢射。两个中国人参加这项比赛--王义夫和许海峰。

三个月前,就是在这个普拉多射击场,就是面对着眼前的这一排靶子,许海峰可以说经历了人生最重要也最幸运的一场比赛,一次考验。

1984年4月,在洛杉矶举行了一次奥运会射击热身赛。对其他笃定可以参加奥运会的名将们来说,这只是一次熟悉场地的机会,他们不想赢得这场比赛。许海峰获得了这场射击赛男子手枪慢射的第一名。不过,也正是这个冠军,证明这个许海峰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选手。

因为但凡有些经验的老将,都不愿意、也不会在热身赛上去拿冠军。他们觉得那样会给自己在真正较劲的奥运会决赛场上增加压力,多数情况下都会严重影响射手能力和水平的发挥。事实上,很多颇具实力的老将,往往在热身赛中一路领先,最后一枪却有意打偏,把这枚烫手的金牌拱手送给别人。毕竟,射击比赛较量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心理。

名将们是对的。但许海峰也没有错,这次比赛对他来说,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热身赛,能不能获胜,简直就是关乎他的命运的前程。

八个月前,许海峰应召进入备战奥运会的国家射击集训队,而同时进入手枪慢射项目集训的队员中,有大名鼎鼎的老将苏之勃,大赛经验丰富,曾是1976年亚运会的冠军得主;当时如日中天的王义夫,在不久前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一人把男子手枪慢射和男子气手枪两枚金牌毫不客气地收入囊中。虽然一直刻苦训练的许海峰成绩也不错,但在是否选派他参加奥运会还是令人犹豫不决。尽管队内的选拔赛中许海峰列在第二位,但与苏之勃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当时队里的决定是,是骡子是马,到奥运会热身赛上遛遛再决定。所以在热身赛上,许海峰全力以赴。于是,让世界名将们有意闪避的热身赛冠军,把许海峰送上了奥运会征程。

今天,他又站到了这个靶位上,不过这次不再是热身赛,也没有人再会故意让出胜利,这是奥运会的决赛,将要决出的是1984年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比赛开始,60发子弹,一定要心无旁骛。大概除了眼前的靶纸,许海峰把一切抛在脑后。许多年后,许海峰说过这样一句话--射击这项运动,好像就是为我设立的。

他这样说,是在庆幸自己的幸运。许海峰的父亲是位军人,他小的时候就在军营里长大,他喜欢父亲穿着军装时的威武,自然从小也就喜欢枪。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枪的他曾用弹弓打鸟,传说中他打得很准。后来也曾有人传奇地说他是"从弹弓王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不过后来他买了一支民用气步枪,枪法准是真的。有一次已经转业回了安徽老家的父亲来了一位老战友,许海峰拎了枪出去打鸟为这位叔叔"备点菜",居然一个多小时打了50多只鸟,这位叔叔惊喜之下连连说,这孩子枪法这么好,不当兵真是可惜了。

也许真的是命中注定,许海峰只能打枪,却不能成为军人。他第一次报名参军时,体检、政审都顺利通过,最后却因为差几个月不满18岁未能如愿;第二年他成为下乡知识青年,再想参军,但却有了一个规定说是插队不满三年不能报名;好不容易熬满了三年,征兵办又说他已经超龄了。这样,他只能去当农村供销社的化肥销售员。

幸运的是,世界上还有射击运动。在第四届安徽省运动会上,他拿到一个冠军、两个亚军。但当时"专业"的结论是,他已经20多岁了,错过了专业训练最好的年龄。省队的大门对他关闭了。

四年后,许海峰改练手枪,第一次试射就超过了省男子气手枪纪录9环。

也就是这一年,许海峰整整25岁。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他以40发子弹370环的成绩再次夺得了省运会冠军,超过当时省纪录26环之多,同时撞开了省射击队的大门。

也就是这一年,他进入了国家射击队教练的视野。备战洛杉矶奥运会的集训开始,他奉召进入了国家队。

这时,洛杉矶奥运会的比赛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第六组的十发子弹。

在前面的五组里,他和瑞典的斯坎纳克尔、中国的王义夫成绩咬得非常紧,领先落后只在一环之内。此时,许海峰感觉出事了。在这一组的前三枪里,他竟然打出6环、7环、8环的成绩,形势急转直下,突然变得对他极为不利。他又打出了四发子弹,但似乎还是没有找到感觉。

许海峰静静地站在靶位上,一动不动。就剩最后三发子弹了,但就是不见他举枪击发。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溜走,距离比赛结束越来越近,但许海峰还是像一尊石像一样站在靶位上,没有一点举枪击发的意思。

所有的人都开始着急了。中国队的教练和官员们悄悄聚集到了他的身后,手心里都捏出了一把汗。

14分钟过去了。只见许海峰慢慢抬起头,调整了一下呼吸,举起了手里的枪。

9环--不错的成绩,看台上传出一阵低低的骚动声。

10环--在他身后的教练不自觉地抹了一下额头,他的心里非常清楚,瑞典的斯坎纳克尔和王义夫都已经打完了全部子弹,以565环和564环暂时排在第一和第二位。此时,许海峰的成绩是556环,也就是说,如果下面的一枪是十环,中国人将实现"零"的突破。

第60枪,最后一枪。许多中国人甚至闭上了眼睛。

10环--这是让十亿中国人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永远铭记的一个10环。代表团副团长黄中激动地跑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他。而此时的许海峰甚至都没有确定自己已经拿到了金牌,拿到了这枚祖国人民、包括他自己那么热切盼望着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颁奖仪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为许海峰挂上金牌,祝贺他夺得了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中国的第一枚金牌。

比赛归来,许海峰把这枚金牌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他认为,这枚金牌,属于祖国,属于人民。